汪脈拳友 汪傳楊氏太極拳 10月28日
引言:始建于1956年的東單公園,地處繁華鬧市,是東城百姓健身的免費場所。在公園健身的各家各派當中,有一處汪傳楊氏太極拳場地。領頭人是馬京鋼老師。馬京鋼老師是楊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現任北京市武術運動協會汪傳楊氏太極拳專業委員會主任。他年輕時期曾認真習練過形意拳和八卦拳。1987年起在東單公園師從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北京太極拳名家孫徳明先生全面系統的學習太極拳拳架及內功心法,深得真傳。為了傳承汪傳楊氏太極拳,每周日上午馬京鋼老師在東單公園率領弟子及學生堅持不懈地習練。下面是馬京鋼老師練拳三十多年的體會。
作為一位太極拳的忠實愛好者,太極拳已經成為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過多年的學習、鍛煉、研究和思考,我對如何學好、練好太極拳有一些自己的小體會,想和大家一同分享,同時也希望各位老師和拳友批評、指正,共同探討,共同提高。為宣傳、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出一份力。
太極拳屬于中國傳統武術,因而具備武術的根本屬性。它不僅有養身調氣、保健身體的作用,更具有攻防意識和完整的技擊功能。我認為練好太極拳不僅要練武,更重要的是練術,F代人練武的多,練術的少。因為練武屬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是肢體和形體的運動,易學、易練、易掌握。練術屬陰,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不易懂、不易學、不易掌握,有些太極拳傳統理論和思想聽起來甚至晦澀難懂。要想學好、練好太極拳,不僅僅要練好武,更重要的是練好術。武術有武有術、有陰有陽,單練哪一項都不能稱為真正的武術。只有同時練好武和術,才能達到太極拳的陰陽平衡,才能稱為真正的武術。
萬事不離陰陽理,一切盡在太極中。古人云:太極本無極,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產生平衡,平衡產生無極,無極產生陰陽太極。太極拳就是一種平衡拳(平衡是氣血平衡)。天分陰陽合于五行,人分陰陽合于五臟。五行相合,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五臟相合,神清氣爽百病難生。平衡太極拳應該是太極拳人畢生的追求(這里說的平衡不是肢體平衡,也不是形體平衡,是氣血的平衡,氣血的平衡也就是氣的平衡)。中醫講:氣行血行氣滯血瘀。血是氣之母,氣是血之帥,行血必調氣,調氣必養血。氣順則安,氣逆則亡。只有氣血平衡才是最高級的養生。
沒有無極功是很難練到術的,練好太極拳,無極是關鍵。什么是無極?無極就是周身血脈要通暢、要松散通空,不能有絲毫的遲滯。要由無極練出太極拳的術。術就是功,功就是術。有句話說的好: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練好太極拳,重中之重就是練好太極拳的術。
東單公園站——馬京鋼